您的位置: 首页 » 智慧城市 » 2021年智慧城市行业十大热点事件回顾

2021年智慧城市行业十大热点事件回顾

作者郑可乐 文章浏览量: 386 次

1月 7, 2022 ,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


对智慧城市领域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


这一年,新冠疫情牵动人心,行业形势跌宕起伏,新基建发展如火如荼、5G快速发展、各地数字政府建设竞相角逐、城市大脑建设逐步加快,政府层面、研究机构等纷纷跟进……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让我们一起回顾智慧城市领域的2021年。

数字中国与数字孪生建设发力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2021年年初,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上海、浙江、雄安等多地正在落地相关实践。数字孪生城市已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阿里云很早就开始研发数字孪生全栈技术,在芯片、3D建模、图像处理、高性能数据传输和处理等多个技术方向上提前布局,掌握了多个领域的核心专利。

多地发布智慧城市和新基建领域发展规划


深圳市

1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融合人工智能(AI)、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数字底座,打造城市智能中枢,推进业务一体化融合,实现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和全场景智慧,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


北京市

3月,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根据行动纲要,到2025年,北京将基本建成统筹规范的城市感知体系,整体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全域场景应用智慧化水平大幅跃升,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杭州市

3月1日正式施行的《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数智城市的地方立法,作为创制型立法,《条例》首次明确了城市大脑的范畴、定位和功能,率先对城市大脑四要素予以明确,即包括中枢、系统与平台、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


珠海市

9月,珠海市印发《珠海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为珠海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明确了总体思路,指出,到2025年,珠海将成为全国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江门市

广东省江门市发布《江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立足江门市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城市目标要求,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3年,将江门初步建成为优商善治、宜居乐业、惠民便企的数字化智能城市。


天津市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到2023年,天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建成泛在互联、全域感知、数据融合、创新协同、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能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上海市

出台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5个新城规划建设。


佛山市

《佛山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指出到2022年,初步形成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在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体系建设、信息技术运用、配套产业培育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眉山市

《眉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2年)》明确,到2022年底力争完成智慧警务、智慧医卫、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住建、城市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建设,建成广泛、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广东省在全国首创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


5月,广东省在全国首创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深圳市等10个地市和广东省公安厅等6个省直部门成为试点。
8月《深圳市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印发。推动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是深圳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制度性安排,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意义。试点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启动


5月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印发通知,确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两批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共16个城市。
“双智”试点城市的确定和相关工作的展开,为加快建设“智慧的路”、部署“聪明的车”、建设“车城网”平台,探索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鲲鹏政务云全国标杆实验室启动


6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与长沙证通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鲲鹏政务云全国标杆实验室”三方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建鲲鹏政务云全国标杆实验室,共同推进长沙政务自主可控建设,打造中国政务云标杆。政务云处于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新基建等数字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对加快数字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首个城市级AI计算平台通过验收


6月,由广电运通旗下子公司广电信义承建的国内首个城市级视觉智能计算平台——深圳智慧南山视频汇聚共享应用服务平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评审。政府各部门可运用视频资源对城市治理、态势预测、应急指挥调度等进行全面实时智能化管理,全盘洞察城市视频数据,一改“单打独斗”的传统治理方式,加快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变。

《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2021)》正式发布 


10月,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睿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2021)》,对智慧社区建设运营的概念内涵、业务需求与建设要点、技术路线、建设运营模式、规范合规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并就数字中国建设大背景下的智慧社区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指引。

首个智慧灯杆国家标准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第14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包括《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第107项)在内的18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于2021年11月26日发布,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与5G带来的机遇,全国多地将带来搭载5G基站的智慧杆的大规模建设。按照我国当前三大运营商的规划,预计5G技术可带来1176亿元的市场规模,届时对搭载5G无线通信基站的智慧杆的需求在近两年内将呈现爆发态势。

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会启动

12月25日,“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会”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据悉,在国家有关部委及国际组织的支持下,由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深圳市智博会展有限公司主办,主题为“建设城市大脑,构筑硬核产业”的“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会暨深圳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将于2022年9月在深圳举行。届时,将有全球50位市(区)长参加大会,将有300多家企业参加展览,涉及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智能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10多个行业。

第18届CPSE安博会在深圳隆重举行

12月26日-29日,主题为“让世界看见您”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CPSE安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本届博览会总面积达8.5万平方米,4730个标准展位,1033家企业参加展览,这是继2020年疫情后举办的全球安防专业展览会。涉及智慧城市、智能安防、5G、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系统等领域,包括20多个行业,超过6万多种安全防范类产品亮相。

上一篇:
在 “2021年智慧城市行业十大热点事件回顾”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